《陕西日报》:不忘教育初心 回归教育本质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改革厚德重能深度系列报道之一---转变理念篇
12月13日,《陕西日报》以《不忘教育初心 回归教育本质》为题,整版聚焦我院深化改革厚德重能取得的成果,即转变理念篇。全文如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感情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写在前面的话:
对我们来讲,这是一篇迟来的报道。大约7年前,这个学院就探索把国学经典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中尝试,每位入学的新生人手一册《弟子规》,并要求诵读背会,要求做到知行合一,以此熏陶和养成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努力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并取得积极效果,当时就给我们留下一份心动。此后,他们紧紧围绕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矢志不忘教育初心,坚持回归教育本质,转变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结出了丰硕成果。学生、家庭、用人单位给他们不断打出高分评价。兄弟院校和用人单位也陆续到这里交流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给了这个学院更大的自信、鼓舞与鞭策。也让我们觉得,应该把他们的做法尽早推向教育界,推向社会。在这里,围绕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家庭、学生,似乎都能找到答案。这当是向上向善的好事,是无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企盼。
今年初冬的阳光格外温暖,雾霾也明显减少了许多。12月7日,我们走进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看到的是整洁苍翠的校园。“教书育人,做人做事,够用好用,出人出彩”治学思路醒目引人。处处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在电梯旁,学生自觉排队;在学生宿舍,《弟子规》片段张贴在床头;在学生食堂,看不到餐桌上的剩菜剩饭;在实训教室,学生专注作业,井然安静。“老师好”“老师好”。徜徉在校园的绿荫小道,学生们问候老师的举止行为得体端庄,一幅幅知书达理的生动画面令人感动而兴奋。
“最近学校真是好事连连呀!”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华,院长阎平分别向我们介绍说:“在今年‘双十一’活动中,我校京东校园实训中心在全国60多个实训中心脱颖而出,接单量、服务量居全国第一。”“原来只招收研究生本科生的北京民生银行总部今年破例招收了我校30名专科生。”“我校毕业生正在不断走进诸如京东、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端人才市场……”
在采访中,正好遇见陕西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王连平,他已连续多年来院招聘学生。他评价说,这个学校的学生德行好,品行好,有教养,专业技能强,用得顺手,让人放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缘何取得如此显著的发展,书记张志华、院长阎平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就在于我们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
何为教育初心?
阎平院长从国学经典中找到答案:
孔子在《孝经》里解释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初心言简意赅的诠释。
教育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
何为教育本质?
党委书记张志华也从国学经典里找到答案:
《礼记·学记》中写道:“教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三字经》里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传道是根本,授业解惑是责任。教书育人。这是古往今来最简单最普遍的理解。
教什么书?育什么样的人?十九大报告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
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书记、院长从国学经典到现代教育,从逻辑关系到实践创新等不同角度对教育初心和教育本质作了认真的解释和回答,让我们感受到言之有理,受益匪浅。
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一句话就是: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这是一所立足黄土地,伴随共和国成长和建设一路奉献的老学校。
学院1960年创建于西安,其前身是陕西省财政学校,1986年迁建咸阳,2001年改制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这又是一所在新时代“重德育人”而成绩卓著的新学院。
从近十年到进入新时代,学院在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教育任务的同时,立足财经办学实际,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育人成才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办学治校方面进行了理念转变、模式创新、实践创新,形成了独具鲜明特色的治学理念、办学模式与实践体系,实现了从“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到“德能并重、以德为先”的根本转变,取得了喜人的办学成效。其做法是:
一、转变理念创新要素
第一层面:首先转变办学理念
包括治学思路、育人理念、育人重点、大学精神等主旨方面。
转变理念的缘由:多年以来,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确立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各个学校贯彻落实的情况千差万别。通过认真调研,他们发现不少地方只教书、不育人,或者重教书、轻育人,成了普遍现象;实际表现是,学业成绩只有文化课成绩考核,普遍缺少德行素养考核,使得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实际上成了口号;导致的结果是,广大学生只掌握了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技能,而缺乏做人的基本素养、做事的基本规矩,难以满足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教育方针路线政策精神,为了努力把国家梦想、社会需求、家长期盼、学生成长进步和价值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践。
如何回归教育初衷,回归教育本质,改变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负责任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能并重、家长满意、社会欢迎、国家急需的人,学院大约从7年前开始认真调研、深入思考、探索提炼,于2013年总结提炼了一套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理念。这些理念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机制体制创新文件精神、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吻合。
不忘教育初心的根本。在“回归”的路上,留下了他们一道道良苦用心的痕迹——人们忘不了当初的国学课、弟子规、拜师礼……
(一)治学思路——“教书育人,做人做事,够用好用,出人出彩”
“教书育人”是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这个学院坚持改变这些年有些学校重教书而勿施育人的现状,把育人放在突出优先位置,回归教育本质和初衷,重视教书,更重视育人。
“做人做事”是根本目标。主要是指,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守仁义礼智、诚信友善、法制规约不浮躁的人,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学会科学方法、懂得职业操守、重视质量效率、做事善始善终的人。
“够用好用”是基本方法。他们科学分配学生的在校时间,教育学生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提升综合素养,在职业能力上达到够用,在适应环境中做到好用。让学生做一个能够胜任具体工作、完成交办事务、妥善处理关系、具备发展潜力的人。
“出人出彩”是育人效果。通过教书与育人并重、做人与做事并重、够用与好用并重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行好、能力强的人。学院实现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学生达到了人生出彩的多赢目的。
(二)育人理念——“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为先”
“做人做事先做人”,是旨在要把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帮助学生学会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德能并重德为先”,是旨在围绕德行好、能力强的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筑牢思想道德根基,追求职业工匠精神,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育人重点——“认知,养成,技术,技能”
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认知,形成良好养成,掌握精湛技术,练就过硬技能。”
“认知”,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对宇宙、人生、事物的成因、状态、发展趋势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因为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认知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命运。
“养成”,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言语表达准确、言行举止大方,遵守法制公德。总之,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道德修养、知识涵养、科学素养、文明教养的学子君子赤子。服务社会而不辱斯文。
“技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娴熟的专业技术。
“技能”,旨在培养学生提升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四)大学精神——“厚德重能,惟精惟一”
学院根据国家培养目标,办学优良传统和实践特色,凝练出了“厚德重能,惟精惟一”的大学精神,这是对学院半个世纪办学历史的实践总结,也是学院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十年来,学院师生共同为这个大学精神进行了更充实更丰富的充实和发展。
厚德重能。旨在体现学院的治学理念的转变。高度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使其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根本要求。
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旨在用功精深,用心专一。体现学院在办学育人方面抱朴守拙,不忘初心、久久为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专注职业能力,精益求精,奋斗不息。
第二层面:模式创新健全要素
职业院校不是研究性院校,其鲜明特色是注重技术技能的实用性,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校内校外实习实训来实现。财经院校学生将来大多数都要跟钱物打交道,道德品质尤为重要。为此,学院为了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颠覆式的改革创新,构建了“四三三”教书育人新模式:即按照专业理论、社会实践、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分别占40%、30%、30%的比例进行教学设计、人才培养和考核评价。逐步形成了认知与养成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德行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评价体系。在大方向上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
第三层面:实践创新夯实要素
基于教书育人新模式,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专业课课时比例压缩至40%,腾出的时间用于开展社会实践和实训操作。课堂打基础,实践长能力。课堂教学,以赛促教,笔试考察,重在基础扎实;社会实践,仿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提高真功夫;“厚德育人工程”、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厚德育人工程——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开办了国学班,从院领导带头到普通教师,轮流给国学班上课。入校新生人手一册的《弟子规》成为诵读国学经典的必修课。棋琴书画,对诗吟唱,这里的传统文化气息浓郁。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心灵,改变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日常行为。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养。
经过7年探索和实践,他们构建了“五位一体”(学生认知、师生养成、教工品行、环境文化、评价考核)的厚德育人工程体系,形成了《构建厚德育人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工作方案》。实践效果反应良好,获得社会称赞,使得家长放心、更让学生受益,学校也达到了预期的育人目标。
●重视实践教学——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学院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把原来1万平方米的教学楼改建为单体最大、设施一流、软件齐全的大财经实训中心,可容纳各专业2800名学生同时实习实训,共用共享。具有同时举办近10项专业国赛、省赛的能力。先后与省国资委下属23家大型企业、30多家省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签约,建立了相对稳固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训基地。
●现代学徒制创新——在财经高职院校率先启动了财会类专业“院所合作、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现了财经高职院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突破。
●重视技能竞赛——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成绩逐年攀升,他们的学生代表队连续6年荣获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6个第一名;今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技能竞赛二等奖;上个月还荣获“畅想杯”全国财会技能大赛出纳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团体第一名、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物流企业经营技能”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连续四年获得国赛二等奖。2017年专升本报考近600人,上线490多人,通过率达83%以上。
二、教书育人结硕果
紧紧围绕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矢志不渝抓住长善救失的教育本质,瞄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学生的德行素养和学业本领,学院的教书育人效果喜人。
优秀校友:在这个学院的校友当中,目前有省级领导2人、厅局级干部20多人、处级干部200多人、银行行长50多人,几乎陕西省每个厅局、地市、县区的财税部门、金融系统、证券行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都有该院的校友。
专家组长评价: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巡视诊断首席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于德弘教授评价该院:“专业设置相对聚焦,会计专业特色明显;招生就业两旺,毕业学生广受社会欢迎;坚持德能并重,人文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新闻媒体评价:陕西日报曾对该院报道中评价:“在发挥传统文化育人方面,醒得早、跟得紧、行动快、落得实。对家庭教育是补课,对社会教育是担当,对企业教育是好用,对职业教育是做精。”
中介机构评价: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三方联合发布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排名显示,在全国1335所高职院校中,该院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725名提升到2016年的第310位,再提升到2017年的第298位,学院的综合竞争力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用人合作单位评价:陕西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所长吕桦评价该院学生:“财经职院学生懂礼仪、上手快、肯吃苦、能力强,德能并重育人理念效果显著。”民生银行总部人力资源负责人满丽丽评价该院学生:“人踏实,靠得住,上手快,业务好。”
行业协会评价:全国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对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重心的治学理念、办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也对学院的深度广泛合作的新工程给予高度赞誉。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代理记账行业分会、京东电商、新道科技、中教畅享、金源证券、北斗金控、中行富士达等行业龙头企业掌门人纷纷到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务实合作。学院聘任这些协会领导和企业高管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和创新创业导师,共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工作。
四川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财政专科学校领导带队先后到校学习该院的厚德育人工程,都给予积极评价。
银行录用评价:今年陕西秦龙银行也破例在该院招收8名毕业生;交通银行咸阳支行招收7名学生,在30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同台笔试中,该院学生答卷快、成绩好。他们对该院毕业生的评价是:“懂礼仪,有礼貌,善沟通,技能高。”
荣誉认可: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志愿者优秀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同向同力,不忘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特别是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了丰硕果实。学生的道德水准,行为规范,知识技能等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数十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非正常的安全事故。学院的师生经常用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志愿服务、拾金不昧、爱心捐助、身边好青年、勇救落水者等社会活动中获得广泛认可与赞扬。
用青春成就梦想,给青春插上翅膀。我们相信,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他们在职业教育中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将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新的辉煌!